近日,保險經紀市場又添新人,誠至誠保險經紀獲批展業(yè),據(jù)藍鯨保險了解,誠至誠保險經紀由中國煙草總公司持股,并于近日公開招標??v觀目前
近日,保險經紀市場又添新人,誠至誠保險經紀獲批展業(yè),據(jù)藍鯨保險了解,誠至誠保險經紀由中國煙草總公司持股,并于近日公開招標??v觀目前國內保險經紀公司,多采取與10余家保險公司合作,進而銷售合作險企產品的模式,但這給保險經紀公司在為消費者推薦產品、制定保險計劃時,造成局限性。
同時,藍鯨保險注意到,近年來,險企頻頻自設經紀公司,這使得應處于“獨立”狀態(tài)的保險經紀公司境地略顯尷尬,一邊是股東權益,一邊是需為消費者“代言”。對此,專家表示,在目前國內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這種現(xiàn)象并不會對消費者權益造成影響,而當市場成熟后,各個險企產品存在特色化差異,到那時,險企持股保險經紀公司的行為,或將會使消費者權益受限。
中國煙草旗下保險經紀公司獲批展業(yè),招標10家保險合作伙伴
7月4日,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誠至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經營保險經紀業(yè)務的批復,批準其為投保人擬定投保方案、選擇保險人、辦理投保手續(xù);協(xié)助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進行索賠;再保險經紀業(yè)務;以及為委托人提供防災、防損或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咨詢服務。
據(jù)啟信寶信息顯示,誠至誠保險經紀在2017年6月15日注冊,注冊資本為5000萬,為四川誠至誠煙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四川誠至誠煙草投資經營范圍包括煙草項目投資、防偽標識的銷售、肥料生產銷售、物業(yè)管理等業(yè)務,注冊資本1億元,其股東為中國煙草總公司四川分公司,再向上追溯,其背后為中國煙草總公司。
與此同時,藍鯨保險注意到,6月26日,中國煙草總公司發(fā)布,誠至誠保險經濟《征集2018-2020年財產保險服務商入庫項目招標公告》,由晨越建設項目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受托,對誠至誠保險項目進行公開招標。
公告顯示,進行公開招標,旨在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環(huán)節(jié)流程,強化誠至誠保險經濟有限公司,與保險公司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通過此次招標,誠至誠保險經紀將確定在2018-2020年10家保險合作伙伴,即保險服務采購對象,開標日期定在7月16日。由此看來,誠至誠保險經紀展業(yè)運營之路,近在眼前。
近幾年,越來越的的保險經紀公司如雨后春筍,紛紛冒頭,一方面,是各路資本瞄準保險市場,通過獲取保險經紀牌照,進軍保險業(yè),另一方面,則是基于行業(yè)產銷分離的考量,通過保險經紀公司作為獨立于保險公司的專業(yè)機構,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無論出于何種考量,保險經紀公司的市場主體,均在逐步增多。
先合作后銷售,專家提醒保險經紀公司“利己先利他”
聚焦到產銷分離的層面,近幾年來,關于保險業(yè)產銷分離的討論聲沸揚不止,深化市場分工,能夠使不同類型的保險機構專注于各自領域,如前端銷售、后端理賠、資金運用等,將各類資源進行最優(yōu)化配置,提高效率。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保險中介機構涌入保險中介市場,其中,保險經紀公司與保險代理公司“主攻”保險產品的銷售端。詳細來說保險經紀公司,與保險代理公司不同的是,保險經紀是消費者的“代言人”與風險管理顧問,需主要針對客戶的特定需求,運用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為客戶提供專業(yè)的保險計劃和風險管理方案,在同客戶簽訂委托協(xié)議后,由保險經紀公司組織市場詢價或招投標,選擇綜合承保條件最優(yōu)越的保險公司作為承保公司。
現(xiàn)實卻并未如此,目前國內的保險經紀公司,多數(shù)選擇先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進而在其平臺上推出合作險企的相關產品。舉例來說,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官網顯示,其目前主要與大地財險、太保財險、太平財險等9家險企合作;小雨傘保險經紀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復星保德信等多家險企。
藍鯨保險粗略查看多家保險經紀公司官網發(fā)現(xiàn),其合作險企基本在10家左右,此次誠至誠招標合作伙伴,也是以10家為限。由此看來,面對目前保險業(yè)近200家險企的市場范圍來說,多數(shù)保險經紀公司僅與其中5%左右的險企進行合作,這意味著,其為消費者提供的產品范圍,也相應縮小。
“目前市場對保險經紀認知有偏差,加上經紀公司自身人才隊伍缺乏,發(fā)展受限,為了生存,選擇和特定保險公司合作,銷售其保險產品,這種方式可以理解”,傳化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明明對藍鯨保險解釋稱,他同時提醒道,“這種方式和保險代理同質化,對客戶的風險精準保障會產生影響,長期來看,這一行為并不可取”。
“保險經紀公司的業(yè)務經營,在理論上,可能存在利用消費者與保險公司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基于自身利益為消費者選擇產品的現(xiàn)象”,朱俊生向藍鯨保險分析稱,“但在實踐中,基于保險市場的競爭性,使得保險經紀公司將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有利己之心,需先有利他之行”,朱俊生建議稱,應推動整個市場更具競爭性,使企業(yè)明確,在當下的市場機制中,企業(yè)實現(xiàn)價值的前提,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保護消費者的權利;同時,逐步規(guī)范市場規(guī)則,促使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huán)境。
多險企自設保險經紀公司,長期發(fā)展或存憂
與此同時,藍鯨保險注意到,在逐漸壯大的保險經紀公司的隊伍中,不斷涌現(xiàn)由保險公司出資設立的保險經紀公司,如前海人壽全資子公司前海世紀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愛心人壽全資子公司愛心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
保險公司實現(xiàn)產銷分離的路徑,往往是設立保險代理公司,通過專屬代理人,推廣自身產品,而保險公司一旦把手伸向消費者的“代言人”——保險經紀公司,從行業(yè)角度來說,保險經紀機構原本作為獨立第三方的立場,或因股東性質,難言“獨立”。
“當前許多保險公司投資設立保險中介公司,目的是為降低銷售成本,甚至是規(guī)避部分風險,并沒有真正向市場開放,進行保險產品銷售、經紀”,張明明對藍鯨保險分析稱。
朱俊生同樣認可保險經紀公司由保險公司控股,在業(yè)務經營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同時指出,這一問題在中國市場中,并不突兀,“目前國內保險公司的商業(yè)模式,整體處在水平復制的階段,產品的同質性較強,因此保險經紀公司向消費者推薦的產品來自股東或合作伙伴的區(qū)別并不明顯”。
但他同時強調稱,當在一個相對健全的保險市場中,各家保險公司推出的產品各有特色,屆時保險公司控股的保險經紀公司,如果主要銷售自己股東的保險產品,則必然會犧牲其獨立性。
事實上,保險業(yè)始終在呼吁產銷分離,“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但在當下的商業(yè)模式中,受利益驅使,保險經紀公司似乎還難以做到真正的獨立、專業(yè)。張明明直言,“受保險公司直銷模式及市場對保險中介認識影響,產銷分離效果不理想,并且,這種局面仍將存在一段時間”。
這其中,消費者在專業(yè)知識、信息獲取、溝通地位上,均處于相對弱勢,而保險經紀公司的立場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權益,即保險經紀公司作為消費者的代言人,應獨立的為消費者進行籌謀以保障風險,當面對保險公司時,為消費者爭取合理的利益。
從現(xiàn)狀來看,保險經紀公司,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