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啟動上市,已初步決定落戶香港,市場估計滴滴出行市值可達700億-800億美元。該報道稱,滴滴自上月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啟動上市,已初步決定落戶香港,市場估計滴滴出行市值可達700億-800億美元。該報道稱,滴滴自上月開始已尋求上市咨詢,目前正與投資銀行進行上市前工作,公司暫時對所有上市方式持開放態(tài)度。換句話說,繼小米以后滴滴或將成為又一個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的公司。
4月30日,港交所上市規(guī)則改革生效,正式接受同股不同權的創(chuàng)新型公司的IPO申請,小米是首個以此形式上市的公司。作為近25年以來的最大變革,港交所的改革政策將很大程度上釋放港股的能量,同時吸引包括內地在內的多個市場的“同股不同權”及未有營業(yè)收入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
對于有意愿登陸港股的滴滴來說,小米作為首個采用同股不同權形式登陸港股的科技公司,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具備重要的參考意義,市場消息稱,滴滴正密切留意小米的上市進程,特別是招股反應,倘小米的招股反應熱烈,市場氣氛良好,公司將會加快上市步伐。
挑戰(zhàn)者滴滴,200億美元的戰(zhàn)爭
根據此前的消息稱,滴滴去年交易總額介乎250億至270億美元,惟主要業(yè)務虧損逾2億美元,整體虧損超過3億美元。自2012年成立以來,滴滴一直在持續(xù)虧損的過程中,但是即便如此,滴滴依舊靠著連續(xù)不斷的融資拓展其出行的版圖,鞏固出行一哥的行業(yè)地位。根據CVSource的數據顯示,滴滴目前公布的累計融資是186億美元,但是由于部分融資未披露,滴滴的真實融資金額應該超過了200億美元。其資方包括了中外知名的科技巨頭與投資機構。
而同樣選擇在香港上市的小米,本是美團和滴滴之前最受VC/PE支持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其融資金額1,502,107,829美元,不足滴滴的十分之一,不可否認,在一級市場滴滴的融資能力很強,有消息稱滴滴目前賬上仍儲備著100億美元。2018年3月初,滴滴預計2018年其主營業(yè)務將實現盈利,凈利潤有希望接近10億美元,公司整體“微盈利”。對于滴滴來說,錢似乎并不是問題。
在5月8日,BBC對滴滴創(chuàng)始人程維的采訪中,程維說:“希望滴滴不僅僅是一家中國公司,而是一個總部在中國的全球化公司。滴滴不再以激烈的競爭和燒錢為導向,而是以怎么更好地服務用戶為導向。”據程維透露,除東南亞及日本市場外,滴滴的戰(zhàn)線還延伸至墨西哥。滴滴老對手Uber在墨西哥占有87%的市場份額,雙方勢必再次迎來直接對抗。除了這些正面對抗,滴滴還在當地扶植代言人,如投資美國的打車軟件Lyft、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巴西的99以及占據歐非的Taxify。Uber之所以成為網約車行業(yè)的巨頭,一定程度上源自他們在世界各地積極奪取市場。滴滴的挑戰(zhàn)讓Uber的地位受到影響,同時加速了全球市場的競爭升級。
擺在滴滴面前的是與Uber的持續(xù)作戰(zhàn),并且是多邊作戰(zhàn)。與滴滴類似的是,Uber在一級市場的融資能力一樣不容小覷。根據CVsource上的數據顯示,Uber目前至少已經募集了超過157億美元的資金。
這對于雙方來說,都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去解決對方帶來的威脅,在IPO之前,雙方都很難扭轉虧損現狀。上市意味著更加便捷的融資渠道,和低廉的成本,這對于雙方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逐至關重要。根據此前的消息,Uber的上市時間初定為2019年,為了持續(xù)穩(wěn)固和開拓市場,Uber在上市前選擇了棄卒保車的方法,不斷的甩賣其海外業(yè)務,該公司在2018年把東南亞業(yè)務賣給Grab,2017年把俄羅斯業(yè)務賣給Yandex,2016年把中國業(yè)務賣給滴滴。經過兩年的甩賣后,Uber高管表示他們可以向剩余市場投入更多資金,避免繼續(xù)在競爭中敗給對手。
滴滴在持續(xù)融資后,選擇了快速上岸尋求庇護既可以獲得資本市場的早期青睞,還可以影響后者的定價,上市后滴滴的股價對Uber的定價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相對保守的香港投資者,是否能對一家仍未扭轉虧損現狀的公司抱有積極態(tài)度,仍需市場檢驗。
接戰(zhàn)者滴滴,搶灘登陸
除了與Uber在海外市場的博弈以外,在本土市場上,滴滴的商業(yè)模式也遭到了美團的再一次沖擊。從去年2月在南京試運行開始,截止今日美團打車已經上線了1年三個月的時間。在高額補貼的誘惑下,用戶和車主沒有任何忠誠度可言,滴滴在南京和上海都受到了美團的影響。
同為繼BAT以后出現的新生代巨頭,滴滴和美團的戰(zhàn)斗已經從早期草莽英雄式的網約車補貼大戰(zhàn),變?yōu)榱烁呔S度的對抗,涉及出行、外賣等業(yè)務。
美團打車上海站開站首日即遭到了上海市交通委等部門的聯合約談。主管部門要求美團打車應當合理確定網約車運價,實行明碼標價,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等行為。這意味著快速搶占市場的補貼行為已經不再被政府認可。
盡管網約車新政和政府監(jiān)管讓美團的步伐不能像想象中邁的那么快,但是對于市場而言,美團的狙擊宣告著滴滴并非無敵,甚至網約車大戰(zhàn)還沒有結束,隨之而來的是易到、攜程、高德的持續(xù)跟進。同樣的,至今尚未進入北京市場的美團打車,說明了美團在短期內并不能擴大戰(zhàn)果,滴滴和美團將迎來持久戰(zhàn)。
如果不涉及對抗,滴滴和美團是兩個曾經歷過近乎一樣發(fā)展歷程的公司,甚至連背后的投資方都近乎翻版,同具有線上線下結合的屬性,都是行業(yè)大戰(zhàn)中的戰(zhàn)勝者,都受到了資本的熱烈追捧,融資能力奇強,都被行業(yè)寄予厚望,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BAT級別的巨頭,同樣,他們都遲遲無法實現規(guī)?;?,并且兩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多年好友,而雙方的此次碰撞也被外界視為,向投資人講出新故事的手段,這場看似跨界的高緯戰(zhàn)爭,其實已經展現了兩個公司的未來輪廓和版圖。美團的發(fā)展方向是朝著打造聚合各品類服務的電商平臺,滴滴的“十年規(guī)劃”,將致力于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雙方的業(yè)務必然會出現重疊。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有消息稱,美團點評啟動新一輪30億美元融資,估值400億美元。此前,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美團點評已選擇美銀美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為赴港IPO做準備,預計最早2018年晚些時候完成上市。同樣是香港,同樣最快于2018年下半年登陸,美團和滴滴連時間都算的剛剛好。
短時間內,美團已經很難續(xù)寫在美團打車登陸上海的前三天里創(chuàng)造的故事,即三天內分別拿下了15萬、20萬和30萬單,一舉搶占滴滴接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對于美團來說,在滴滴IPO前夕,除非美團找到了更好的方式向滴滴發(fā)難,不然美團很難再利用燒錢對滴滴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傷害,滴滴在外賣市場亦是同理。對于滴滴來講,美團與滴滴同處于IPO的關鍵時刻,盡管美團與滴滴已經出現了對抗,但是雙方的主要競爭對手都不是對方,在與美團的對抗還沒有升級時,搶在美團IPO前登陸二級市場,對之后與美團對抗節(jié)奏和烈度的把控更有主動權。
目前,滴滴方面仍未對上市新聞做出回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