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谷歌宣布原定于6月3日召開的Android 11 Beta版發(fā)布會將延期舉辦,安卓團隊在推特上表示這不是一個該慶祝的時候,但也補充道,And
就在昨天,谷歌宣布原定于6月3日召開的Android 11 Beta版發(fā)布會將延期舉辦,安卓團隊在推特上表示“這不是一個該慶祝的時候”,但也補充道,Android 11的發(fā)布并不會拖延很長時間。
這場發(fā)布會的延期是可見的,黑人弗洛伊德死亡引發(fā)的抗議活動,已經(jīng)演變?yōu)橐粓鱿砣赖拇笠?guī)模騷亂:示威者們不分緣由地沖進議會大樓、打砸搶劫商店。截止到目前,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城市均已實施宵禁,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公司也關閉了其線下業(yè)務。
根據(jù)鋒科技(id:feng_keji)的猜測,谷歌推遲這場線上發(fā)布會,是不希望在群情激憤的時候“當出頭鳥”,招致不必要的麻煩。不論谷歌推遲的動機如何,Android 11可謂是發(fā)布最“艱難”的操作系統(tǒng)了。
先是3月份Google IO大會因疫情取消,導致Android 11開發(fā)者預覽版只能在線上默默放出,而本次發(fā)布會的延期,又讓大眾測試版無法在第一時間和用戶見面,只能靜待后續(xù)消息。
拋開場外因素,在鋒科技(id:feng_keji)看來,這次的Adroid 11雖然會維持谷歌和移動廠商的融合局面,但它也是谷歌全面轉(zhuǎn)向手機硬件研發(fā)的寫照。
萬惡的碎片化
極端點說,谷歌從2015年Android 5.0發(fā)布之后,就一直在嘗試收回安卓的部分權限機制。在每次安卓的大版本迭代中,我們總能看到谷歌的努力:危險權限管理、私有API的限制、IMEI與Mac地址的屏蔽以及定位權限的劃分。同時,谷歌也一直積極推進安卓的“一體化”進程,Google Design和全面屏手勢,承載的是谷歌“一統(tǒng)江湖”的夢想。
但在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下,谷歌的一番好心反而助長了部分安卓App的囂張氣焰:谷歌在Android 6.0中明確規(guī)定,App在安裝前必須給出明確的權限申請說明,這本該有助于用戶充分了解App在使用過程中的功能運作,谷歌卻也允許App查看權限申請是否被拒絕。這導致部分App只要拒絕攝像頭/通訊錄等權限,就會強制閃退,逼迫用戶打開相關權限。
國內(nèi)市場則更為特殊,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谷歌移動服務不可能接入到國內(nèi),谷歌框架的缺失,讓國內(nèi)安卓陣營的服務更加分裂。推送、隱私、自啟動等問題成為了“國服特色”。
直到Android 8.0,手機廠商的定制系統(tǒng)才對國內(nèi)惡性App有了基本壓制力,統(tǒng)一推送聯(lián)盟、互傳聯(lián)盟的建立,也標志著國內(nèi)硬件廠商開始尋求合作,找到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態(tài)解決方案。
谷歌并不滿足于在軟件層面對App進行管理,開始直接從系統(tǒng)更深層下手。首先是最令安卓頭疼的版本號問題,Project Treble讓廠商也能夠參與到系統(tǒng)的編寫中,并且增加了支持Beta測試的設備類型。
從今年開始,更是向手機廠商提出嚴格要求,只要新設備沒有升級到Android 10.0,就不能得到GMS相關認證。谷歌一系列舉措實施后,使得安卓新版本(近兩年內(nèi)發(fā)布)的占有率,從2018年的8.9%變成了如今的20%。
大一統(tǒng)時代下的分裂
在安卓大一統(tǒng)之路上,最讓谷歌感到受傷的,莫過于華為的出走。
早在去年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的時候,就有消息人士曝光谷歌向美國政府游說,申請安卓對華為的赦免令,以此來保持安卓生態(tài)的一致性。2019年第三季度,華為在歐洲依然有著22.2%的市場份額,僅次于三星之后。失去了全球第二大合作伙伴的支持,安卓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又將遙遙無期。
除了政治原因外,手機大廠的“定制化”也讓谷歌開始警惕。不談國內(nèi)的各種ROM,哪怕是世界第一大廠三星,如今也不會對安卓的更新全盤接收了。由于三星安全系統(tǒng)Knox的存在,雖然三星手機的安卓版本更新速度有提升,但首批的測試版支持機型中幾乎沒有三星的身影。
隨著國內(nèi)手機大廠的出海,“原生化”似乎離谷歌越來越遙遠。以小米為例,MIUI在去年12月的活躍海外用戶數(shù)量已經(jīng)突破2億,而除了谷歌框架之外,絕大部分的底層和設計都經(jīng)過了小米的“魔改”,F(xiàn)untouch OS、Color OS等國產(chǎn)ROM的海外版也均是如此。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Material Design的敗北,在2015年,它還被谷歌稱作為“操作系統(tǒng)的終極設計”,但到了2017年,連谷歌自家的Google+都開始吸收iOS的設計元素。Instagram、Twitter等App,也都在iOS和安卓上采取了“融合一致”的設計方案,基本不會照搬雙方操作系統(tǒng)的設計標準。
讓谷歌哭笑不得的是,在手機大廠的一致努力下,安卓設備的“分裂化”已經(jīng)不如五年前那么嚴重,甚至這些廠商(如小米、華為)一直積極推進安卓最新版本號的普及化。但他們在底層系統(tǒng)上,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些小廠照搬谷歌的標準,而是遵循著自家的風格:從通知樣式到應用抽屜,都和谷歌原版設計存在割裂。
在“表面統(tǒng)一、深度定制”的新局面下,Android 11的一些更新,讓我們看到了谷歌未來的戰(zhàn)略方向。
Android 11能否滿足谷歌的期待?
在Android 11上,谷歌對視覺設計的“干預”少了,更側(cè)重于對App權限的限制,長期未啟用的應用權限管理、存儲機制的改善,都是在底層對安卓的生態(tài)問題進行優(yōu)化。在前期的開發(fā)者預覽中也可以看到,很多UI和服務功能的更新只在Pixel和部分機型中可以實現(xiàn),谷歌已經(jīng)不再奢求從里到外的“大一統(tǒng)”。
鋒科技(id:feng_keji)認為,近兩年的原生安卓系統(tǒng),正在變?yōu)楹蚉ixel一樣的展示窗口:多任務撤回、取消常駐通知、支持反向充電,這些功能的更新,并不意味著一種強制均一化的設計,而是谷歌在向硬件廠商表達自己對于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設計心得。只要大版本更新符合安卓的既定規(guī)范,包括權限控制等諸多功能更新,谷歌都選擇放手讓廠商完成自我優(yōu)化。
所以,與其說這次的更新是Android 11,不如叫它Android 10+,從最初預覽版的提前放出,到如今谷歌所說的“它(Android 11)不會拖延很長時間”的表態(tài)來看。Android 11注定是一個在新時代安卓陣營的劃分下,谷歌給出的一個指示性的更新。
它在很多地方都是“去個性化”的(甚至取消了彩蛋),但又收緊了對App的控制權。谷歌將更多的加法交給了廠商,自身則專注做著減法。
不過,與其說這是谷歌的豁達,倒不如說是出自無奈:谷歌也意識到,深度的軟硬定制將是未來,而硬件廠商會占據(jù)優(yōu)勢。在獨家定制了TPU、ISP等專屬硬件之后,谷歌在上個月宣布,正在和三星展開關于5nm芯片的合作研發(fā)。
在可見的未來,安卓能帶給我們的驚喜恐怕會越來越少,但谷歌重金投資的“硬件震撼”將會迎來一場爆發(fā)。
關鍵詞: 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