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ent是最近我們觀察到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錢包產品。它試圖在智能合約上搭建錢包服務,以此實現(xiàn)類似銀行那樣更好的中心化體驗(沒有助記詞
Argent是最近我們觀察到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錢包產品。它試圖在智能合約上搭建錢包服務,以此實現(xiàn)類似銀行那樣更好的中心化體驗(沒有助記詞、賬戶丟了可以找回),同時不需要信任第三方,保持去中心化。
這可能是錢包設計歷史上最大膽的想法,因為把幣存在智能合約中也意味著讓資產隨時置于黑客的危險之中。這究竟是不是一種更好的設計?讓我們從現(xiàn)有錢包產品的問題重頭說起。
“方便”和“控制權”,可以都要嗎?
眾所周知,在數(shù)字錢包的討論中,”方便“和”控制權“的平衡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加密貨幣發(fā)展過程中的被盜事件接連不斷,卻依然沒有改變大部分人把自己的數(shù)字資產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的習慣。事實表明,人們對“方便”、“快捷”、”一句話可以講清楚“的用戶體驗需求,遠遠比你告訴他“我的錢包產品有多么多么安全“強得多。
讓我們來看看目前數(shù)字錢包讓用戶望而卻步的使用痛點:
助記詞復雜,且一旦丟失無法找回賬戶
Gas問題
無法輕易的與DApp實現(xiàn)交互
我們距離能被大眾接受的”傻瓜錢包“還有多遠
首先,關于助記詞問題。
雖然銀行在加密貨幣的世界里被貶的一文不值,但不可否認它的好處之一是在你丟失銀行卡的時候仍然有辦法恢復你的賬戶,你只需要打個電話,驗證自己的身份后就可以拿到一張新卡。
在加密貨幣領域,一般情況下當我們丟失了手機(或者丟失了私鑰),我們可以通過注冊錢包時生成的一大段復雜無規(guī)律的助記詞幫助找回錢包。但是很顯然,沒人愿意記那一大堆詞。
那么是不是可以做到無需助記詞就可以找回錢包呢?
Argent錢包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同樣是受到銀行幫助用戶找回賬戶的啟發(fā)。相應的,他們引入了“監(jiān)管人”這個概念,即找到你信任的人并授予他們一些幫助你驗證身份的權限,就像微信里的熟人幫忙找回密碼。但是這個過程是被預先寫在智能合約中的,你可以完全控制這個過程并且隨時更改“監(jiān)管人”。
讓我們具體理解一下這個‘監(jiān)管人“機制。
簡單地說,Argent讓你用一部手機來管理你的私鑰,一個智能合約來管理你的資金。如果你的錢包丟了或被盜了,你可以通過智能合約里預先設置的監(jiān)管人把資金轉移到新的地址。
監(jiān)管人可以是你信任的朋友、設備(比如硬件錢包)或是第三方服務。錢包的所有者可以賦予“監(jiān)管人”一些權限,包括鎖定賬戶、解鎖賬戶、觸發(fā)恢復賬戶程序和批準大額轉賬。
當用戶察覺到他的錢包被盜/或者丟失的時候,他可以找到相關“監(jiān)管人”,讓他幫你鎖定合約里的資金(5天時間),在這期間合約只能進行有限的操作,像添加其他“監(jiān)管人”、轉賬等操作均無法進行,以此來保證合約里資金的安全。
對普通用戶來說,這樣錢包丟失后的恢復體驗就和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產品的體驗非常接近了:只需要“監(jiān)管人”在自己錢包上點下確認,經過驗證后,你的資金就會自動被轉到智能合約中預設的其他賬戶中。
這種思路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智能合約的基礎上搭建一個錢包服務,這個錢包就可以利用智能合約本身的可編程性不斷疊加其他的業(yè)務邏輯。除了找回賬戶、鎖定賬號這些安全性的功能,還可以增加諸如「每天轉賬最大限額」這種用戶在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產品上已經非常習慣的標配功能,增強產品的體驗。但這種方式可能也會有個問題,就是在認知上,用戶會愿意把自己的資金放在智能合約上嗎?如果合約被黑客盯上,合約的安全性無疑需要更大的保障。
此外,除了不需要私鑰就能找回資金,Argent還做了另外一個小細節(jié):它把錢包地址和ENS注冊域名掛鉤起來,這樣對普通用戶來說,自己的錢包地址就不再是一連串冰冷無意義的字母了,而是一個類似 john.argent.xyz 這樣容易理解的個性域名。
第二,Gas費的問題。
設想一個轉賬場景,一個用戶的imtoken錢包中只有1000個xyz coin,他想把這1000個xyz轉出來需要0.03個以太坊作為燃料(gas),但是用戶錢包中只有0.01個以太坊(甚至沒有以太坊)。他如果想繼續(xù)完成這次轉賬就要從想辦法從其他地方(比如交易所、朋友給你轉等)向你的賬戶充值0.03個以太坊,此過程必將使一部分用戶繳械投降。
再比如一些建立在以太坊上的DApp,所有的操作都需要燃料費(gas),因此你在使用這些DApp的時候也會面臨類似糟糕的體驗。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禁設想,用戶能否在不持有以太幣(或某一類平臺token)的情況下實現(xiàn)與以太坊的交互呢?
元交易(Meta-transaction)的出現(xiàn)使這種設想成為可能,用戶無需理解gas、賬戶中無需持有ETH 就可以進行交易,并且新用戶可以與DApp進行輕松交互。用戶使用私鑰簽名一筆交易,并把這筆交易發(fā)給Replayer(一般是某個擁有特別權限來轉發(fā)用戶交易的智能合約),這個Replayer將會為這個交易支付gas,并通過這個用戶的專用代理合約發(fā)送數(shù)據(jù)到網絡中。
這種元交易的模式思路上其實和EOS交易無需礦工費的機制有點類似。即,用戶在使用DApp服務時不用支付礦工費(gas),而是由DApp的開發(fā)者授權給客戶使用自己的gas份額。(在上圖中,可以看出Argent為用戶支付了gas費)
數(shù)字錢包和DApp的交互問題
除了前面提到的助記詞和gas費問題,數(shù)字錢包和DApp之間的交互體驗也亟待改善。
在今年3月的EthCC大會上,MyCrypto的泰勒•莫納漢(Taylor Monahan)曾對目前的交互體驗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在與DApp的交互方面,Wallet Connect錢包做出了一些有趣的嘗試。目前,因為大部分的DApp是基于web端的,當需要涉及消費或交易的時候又需要用到手機端的錢包,傳統(tǒng)的瀏覽器上安裝metamask的擴展插件,然后注冊自己的錢包地址等復雜操作的交互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Wallet Connect通過QR碼打通網頁端DApp和手機端錢包之間的交互。一方面,手機端錢包可以安全地存儲你的私人密鑰。當你想與網頁端的Dapp互動時,你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將錢包與DApp鏈接起來。這個交互體驗和我們使用微信掃碼登陸、掃碼支付的體驗是一樣一樣的,幾乎不需要教育。當你需要進行交易時,它會向你的手機推送一個通知,你可以在那里確認或拒絕交易。
當然,數(shù)字錢包世界的進展不止這些。
比如上個月在ETHDenver上出盡了風頭的Burner Wallet,用戶在無需下載APP的情況下可以實現(xiàn)輕松掃碼支付數(shù)字貨幣的體驗;
比如Gnosis Safe通過雙重認證技術(2 factor authentication)幫助用戶實現(xiàn)更安全的交易;
再比如Balance致力于使開放金融資產(DeFi)可視化更強等等。
在不久的未來,當諸如Maker、Dharma、Veil和Uniswap等優(yōu)秀的去中心化應用越來越多的時候,使加密貨幣的持有和轉賬變得更容易,并且能更方便的在錢包中使用DApps就成為大勢所趨。
數(shù)字錢包的締造者們需要讓用戶不再覺得,加密貨幣是距我千里之外的概念,而是能真正使用、并使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