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寬松背景下,銀行理財收益亦延續(xù)下行通道。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今年2月到達高點后,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即逐步回落,目前已出現六連降。
流動性寬松背景下,銀行理財收益亦延續(xù)下行通道。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今年2月到達高點后,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即逐步回落,目前已出現“六連降”。截至8月,平均收益率僅為4.61%。
值得關注的是,短期內,理財產品收益被認為仍難有較大幅度回升。在此情況下,熱衷于銀行理財的投資者該如何配置,以更好的守住“錢袋子”呢?市場人士對此給予了建議。
非標資產投資難度加大
來自普益標準的監(jiān)測數據顯示,8月,402家銀行共發(fā)行了898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8家,產品發(fā)行量增加444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61%,較上期下降0.11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銀行理財的“六連降”。
而據融360統(tǒng)計,8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7%,環(huán)比下降0.08個百分點,已達到10個月以來的最低值。
為何銀行理財收益“跌跌不休”?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于康認為,主要源于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使得理財產品呈現收益下滑的趨勢;其二則是高收益非標資產的不斷到期使得產品收益隨之下滑。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實施了三次定向降準,穩(wěn)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下,產品收益自然會下滑。”于康指出,與此同時,非標資產作為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主要收益貢獻來源,目前監(jiān)管意在有序壓縮非標存量規(guī)模導向十分明確,雖然銀行可在過渡期內發(fā)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但受制于非標投資總體規(guī)模和期限的要求,非標資產投資的難度加大,原有主要收益來源難以得到保證,產品整體收益水平出現一定幅度下滑也是意料之中。
值得關注的是,9月盡管臨近季末,但銀行理財依然被認為很難回暖。在融360理財分析師看來,流動性寬松是大趨勢,9月銀行理財收益率難以出現季節(jié)性反彈的現象,趨穩(wěn)的概率較大,即使回升也只是短暫現象。
于康亦認為,短期內理財產品收益或難有較大幅度回升。而除流動性因素外,“資管新規(guī)落地實施,銀行理財產品目前正處于轉型過度期,凈值化轉型要求下,為了控制產品凈值的大幅波動,在風險與收益平衡方面,底層資產投向會更加謹慎選擇保守類型資產,嚴控產品風險的同時就會舍棄一定收益空間。”
事實上,融360監(jiān)測數據顯示,上周(8月31日-9月6日)發(fā)行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0%,較上周下降了0.04個百分點,創(chuàng)下近一年最低收益水平。
重新衡量風險承受能力
那么,在此情況下,投資者該如何更好的配置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人士亦對此給出建議,首先是收益方面,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整體來看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較高,可優(yōu)先選擇。相較而言,國有銀行收益率一直偏低,而農商行和農信社資管能力偏弱,需要仔細甄選銀行。
其次,目前理財產品的平均期限在逐漸拉長,3個月以內短期產品的發(fā)行量也在逐漸減少。如果投資者對產品的流動性要求較高,接受不了期限太長的產品,最好購買開放式理財產品,而今后凈值型開放式產品的發(fā)行量會不斷增加。
整體來看,隨著資管新規(guī)的下發(fā),部分商業(yè)銀行上半年已經開始加大凈值化產品發(fā)行力度。以8月為例,凈值型理財產品發(fā)行量245款,環(huán)比增長35.36%。
另一方面,對于銀行投資者而言,在銀行理財打破剛兌的大環(huán)境下,于康認為,需要從銀行的投研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客戶服務能力等諸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衡量與考察,并關注理財產品投資的底層資產配置情況后再行購買,甚至需要用以往評估公募基金的方式評估銀行理財。
“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投資者需要重新衡量自身投資收益的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培養(yǎng)盈虧自負的投資意識。”于康建議,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可以適當配置權益類、混合類凈值型產品,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配置債券型產品或者類貨基產品;綜合考慮產品收益、風險、流動性等特征,選擇與自身投資偏好相符的產品類型。